梦之城平台_新式老虎机-游戏官网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自然村通水泥(沥青)路建设
分享到:
通组路上的闪闪繁星——邵阳市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助力脱贫攻坚
  • 2020-11-03 14:59
  • 来源: 交通运输局
  • 【字体:    

(通讯员陈晓锋 李慧兰 113日,邵阳市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(沥青)建设指挥部召开会议,对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项目的扫尾工作、资料整理等工作再部署,切实做到不留后患,圆满收官。

通组公路,它不似通衢大道,不曾车水马龙,却联结着党心民心,在乡土僻壤蜿蜒,如玉带一般串联起一个个产业项目、一处处深闺美景、一条条梦想之路。近年来,邵阳市将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作为交通扶贫头号工程,在一座群山深处踏石留印、实干筑路,建成3657公里,闪亮脱贫攻坚的产业、照亮络绎不绝的游客,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,直接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增收1.2亿以上,35年内可增收约6亿

三幅画里看“变迁”

新邵县大新镇三和村曾是湖南省邵阳市省级贫困村,是当地有名的“小西藏”,因峡谷阻隔成为“世外孤岛”。精准扶贫号角响彻云霄,交通人在此架出一座天堑之桥,劈出一条民生之路,让曾经令人伤心的“三幅画”变成了让人羡慕“三幅画”。

(新邵县大新镇三和村的通组公路。)

三和村位于大新镇西北部,离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,由于白水峡谷的阻隔,该村的公路无法连通,交通极其不便,是名副其实的“穷窝窝”。

交通扶贫之前,令人伤心的“三幅画”让三和村人苦不堪言。第一幅画是《打手电的老百姓》,该村的老百姓到镇里办事要早晨5点打着手电往镇里赶,办完事要借着月光才能回到家;第二幅画是《披星戴月的学生》,由于该村没有中学,学生上初中必须在镇政府所在地的大河滩中学寄宿,每周一趁天还未亮就要往学校赶,每周五回到家时月亮出来了;第三幅画是《羊肠小道上的驮马》,由于交通不便,三和村村民运输东西全靠马驮,运输成本很高;在修路之前,三和村村民大部分住的是木板房,很少有人能住红砖房。

(盘旋在三和村山乡的通组公路。)

在交通扶贫建设利好政策支持下,2016年投资330万元的三和桥在白水峡谷上横空出世;2017年以来还投资1500万元,修建22公里通村通组扶贫公路。

一心飞架脱贫桥,铁血开筑民生路,如今焕然一新的“三幅画”让三和村人幸福无限。

第一幅画是《络绎不绝的游客》,三和村旅游资源丰富,境内的白水峡谷两畔山清水秀,风景秀丽;山峰陡峭,岩峦叠翠;溪谷幽幽,流水潺潺,被湖南省登山协会评为“十佳”户外活动线路之一,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寻幽探险与摄影爱好者取景猎奇极为难得的胜地,现每年来三和旅游的游客上万人,带动了三和老百姓的经济发展;第二幅画是《绿油油的桂丁茶园》,去年湖南兴盛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在三和发展桂丁茶产业,已流转土地2000亩,现已种植桂丁茶500余亩,带动40余户贫困户脱贫,每人增收8000余元;第三幅画是《漂亮的房子》,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,老百姓收入的增加,很多人已经住上漂亮的别墅。

三和村共20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1680人,贫困人口114486人,交通便利了,产业兴旺了,村里于2018年成功实现整村脱贫,昔日的“穷窝窝”变成了“聚宝盆”。

白云深处家业兴

新邵县白水洞村是一个由6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大型行政村,共辖57个组。三年之前,村里还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,百姓出门都是淌着泥泞,行走于田埂。交通不便,导致经济落后,不少村民被迫背井离乡,外出讨生活。


(新邵县白水洞村通组公路。)

76岁的孙忠伟是村里的贫困户,在外打零工打了10多年,在长沙市黄花机场有过他建设的身影,甚至远至云南昆明谋生。老婆得了糖尿病,被迫回家的他,十几年来都没有收入,仅靠种地为生。

转机出现在2017年。当年,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掀起了全省自然村通水泥路攻坚战,白水洞村也开始紧锣密鼓地修通组公路。20199月,23公里公路全面完工,延伸至每个组每一户人家的家门口。

一条民生路,一本致富经。

(白水洞村的黄桃基地,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。)

白水洞村成立了新邵月亮湖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,集中流转了400多亩土地,种起了水果。黄桃、黄金李、黄金柚等11种不同季节的水果走出了白水洞村,走进了湖南省各大水果市场,销往了广州、深圳等地。保证村民日日有活干,年年能分红。现在的孙忠伟和他老伴,两人也实现了家门口的“就业梦”。

村民孙忠伟介绍说:“现在一年纯粹的劳务收入就有1.5万元,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年底合作社分红,一年收入超过2万元,现在已经实现了脱贫。”

白水洞村党委第一书记罗宇晟说道:“合作社带动了400多户1553位贫困户的就业,一年给务工人员发放工资60多万,年终分红80多万元。我们现在正在计划建民宿、烧烤场,力争评选为全国五星级生态农庄。”

这是一条“振兴路”,也是交通人通往百姓内心深处的路。

山路悠悠油茶香

邵东市灵官殿镇四面环山,该镇大石头村的宝地生态油茶专业合作社种植2300亩油茶树,该村高塘-大陈组2.3公里的水泥路完工,彻底打破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。

2016年,在广东务工的罗保成回家成立了宝地生态油茶专业合作社,投入约30万元,种下2300亩油茶树,村里的几座荒山变成漫山茶园。2018年已初见成效,收摘油茶果10万余斤。2019年,油茶园年产约20万斤,茶油产量约4万斤,茶油年产值约240万元。

(邵东市灵官殿镇油茶园内通组公路宛若游龙。)

路没修通前,油茶采摘运输极为不便,运输成本高、效率低。路通后,大大提高油茶采摘、运输效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,在茶园做工的村民罗代秀最有感触,她说:“如今,车子能开进茶园,以前我们要花一天的功夫,上上下下挑十多二十担,现在一车就能装下运下山。”目前,茶园采摘高峰期,能吸纳村里200余人就业,户均增收1.5万元/年,茶园每年工资支出约20万元。该合作社负责人罗保成介绍,三五年后,油茶园进入高产期,年产量将从现在的20万斤/年增至百万斤,产值上千万元,能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。

深处山乡,茶香悠悠。借力路通,振兴油茶品牌。近年来,随着交通的便利,灵官殿镇兴起了大种油茶树之风,一个个油茶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,近几年已新栽油茶树6000余亩,共计2.8万余亩,遍地荒山将成为老百姓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玉带飞舞花瑶美

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是少数民族地区,地理位置偏远,平均海拔1320米,全年平均气温11℃。

20181125日,隆回北部虎形山瑶族乡的瑶族同胞们欢欣鼓舞,位于花瑶核心景区的三条共长10余公里,连接茅坳村(原茅坳村、青山坳村)、崇木凼村的通组公路竣工通车。

10余公里路连接起三村聚居的瑶族同胞,原来村民相互走动需绕道二十多公里,现在的路程缩短了三分之二。2018年以来,该村村组道路全面畅通,共新改扩建通组公路19.69公里。

两村所在的槐花山上土地辽阔肥沃,是天然氧吧。随着通组公路的建成,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蔬菜种植能手,承包了槐花山上大片土地种植富硒蔬菜,目前蔬菜基地约1000亩,主要种植辣椒、四季豆、白菜、黄瓜等,为300余名瑶族同胞提供了就业机会,务工人员每天收入100元—150元不等。

随着水泥路的建成,该村大力发展产业,带动增收增产。组织湘瑶天下公司、华佳移民金银花合作社开展培训班3期,为贫困户提供种苗、农药化肥,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。贫困户利用自然优势发展金银花特色种植500亩,优质稻种植1000余亩。此外,猕猴桃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。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以上,并保持稳定增长。

(隆回花瑶崇木凼村。)

村里的水泥路与崇木凼村中心旅游区有机相连。参天古树林立的崇木凼村古树公园,“一户一景点”体验区,映射千年花瑶独特魅力的花瑶挑花、滩头年画等特色文旅产品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。

红心向党一路连

今年,陈德文又将迎来一个脐橙丰收年。最近,他正忙着给自家脐橙果园除草,掐嫩芽,看着挂满枝头的脐橙,他脸上笑开了花。陈德文是新宁县黄龙镇沉水村村民,随着村里的脐橙产业发展,他从曾经的贫困户成为村里的脐橙种植大户,年收入8万元—10万元。

黄龙镇沉水村座落在黄龙镇东部,距镇政府中心10余公里,农业人口1496人,辖 13个村民小组。沉水村地处三面环水,院落区域分散,昔日要靠肩挑背坨和水运才能将农副产品进城。陈德文回忆:“以前卖脐橙,每天清早挑一担,坐船过河,再走路到镇上,中午卖完了,再回家挑一担,运气好的话,一天能卖完两担。”那时,陈德文每年的脐橙收入不过三五千元,为了送三个子女上学,妻子治病,他还欠下六七万元债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

(新宁沉水村的环线通组路。)

近年来,沉水村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。特别是2018年,该村全长5.5公里通自然村公路硬化完工,境内的20多公里水泥路在该村形成“两纵三横”的交通网络,环绕脐橙果园,通往每一个院落。

沉水村支书陈锡来介绍,去年来,该村硬化道路500余米,新建脐橙园道路1500多米。搭乘脐橙产业发展致富快车,陈德文获得5万元无息贷款,买脐橙树苗,将家里的脐橙种植面积增加至10亩,挂满枝头的脐橙果实让他对生活充满希望。目前,该村脐橙种植面积3500余亩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0余亩。优质脐橙销往大江南北,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8324人已全部实现脱贫。

阡陌交通兴产业。在黄龙镇的指导下,该村对脐橙种植进行统一规划,即“山顶戴帽(保护生态环境)、山腰栽树(脐橙)、山脚穿靴(防止水土流失)”。村里还成立了红心脐橙合作社、夷江鱼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,凝聚全村合力,推进产业长效发展。去年,黄龙镇被评为我省首批10个农业特色小镇之一。目前,投资400多万元,年产5000吨的宏润丰有机肥厂落户该村,投资1000多万元的康疗中心正在平整土地开展前期工作。曾经的静谧乡村,如今生机勃勃。

如今,陈德文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,还清了全部欠债,盖起了新楼房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首页 | 收藏本站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网站地图

联系电话:0739-5390859

版权:邵阳市交通运输局 Copyright ? 2011 -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
主办单位:邵阳市交通运输局 承办单位:邵阳市交通运输局
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:4305000047

主办单位:邵阳市交通运输局

联系电话:0739-5390859